厉上清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十佳青年陶艺家
厉上清,男,1979年出生,2018年高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大师亲传弟子,首届中国紫砂装饰大奖赛金奖获得者,十佳青年陶艺家。作品风格清奇,自成一家,具有非凡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市场和紫砂收藏者欢迎。其诸多作品被国内十几家艺术媒体收录或连载,国家大型月刊《收藏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杂志,曾对其人其艺做过多次专门报道。
收藏获奖:
2012年春,《收藏天下》栏目组为其拍摄专题片——“佛门陶刻家厉上清”
2012年夏,《陶行天下》栏目组为其拍摄专题片——“刻刀下的精彩人生——厉上清”
2013年春被陶瓷行业协会授予“优秀青年陶艺家”称号。
《鸟》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
《秋水》云南省博物馆收藏。
《荷香》、《松溪清隐》文化部中外首工美术馆收藏。 《溪山小隐》获中国紫砂装饰大奖赛金奖。
《山居图》获省艺博杯银奖(系陶刻类最高奖)。
《松荫六月凉》获市书协陶刻艺术作品展一等奖。
《吾居摩天之处》获文化部《收藏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金奖。
《清隐》荣获中韩文化交流展评金奖。
1979年生,师从果兴大和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先生;济宁学院教授乌峰先生。这几年在各类好人好事的评比活动中,总能听到厉上清这个名字。过去许多人所知道的厉上清 ,只是一位优秀的青年陶艺家。如今,大家知道厉上清还是一位孝文化的推广者。为此,他先后获得“陶都好人”“无锡好人”“宜兴市十大忠孝之星”等荣誉。
原矿底槽清 禅居壶 厉上清制
紫砂陶刻与传统书画艺术血脉相通、骨肉相连,陶刻家对传统书画艺术的取向、感悟和努力,决定其陶刻的基调和品格。厉上清对“乱刀法”深入堂奥、探得骊珠,在山水和花鸟陶刻上着力尤深,壶底生风、刀下生辉。首先是“刀韵”华滋,可现“五色”。书画借助毛笔宣纸实现水墨交融,“墨分五色”,陶刻则借助刀法的变化实现“刀分五色”。厉上清陶刻“一刀”铺底、“乱刀”点染,“无法有法”、“有法无法”、“法外有法”,似有轨迹可寻,却无规矩可觅,刮、削、点、剔等数法并用,浓淡枯湿的“刀韵”尽显笔墨之意。
厉上清的陶刻不拘一格,在传统刀法和“乱刀法”中,从心所欲的自如“游走”,倾情演绎“小道”之技的“客观”魅力。厉上清善于在“文人味”、“书卷气”的主流审美平台上渲染个性色彩,特别在茗壶陶刻上追求清越的意境、清润的意韵、清朗的意趣。厉上清在刻绘上用笔、用墨的高超体现,跃然陶上。
老料底槽清 威震四方 程康制 厉上清刻
他的作品重意境,初始秀气,后一改为高古冷逸。陶刻技艺全面,所使用技法以线为主,以刻为本,陶刻一体,难度极大,并极具个性化。作为当代宜兴工艺美术陶瓷的延续者和传承人之一,作品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迎合当代人的审美理念。他传承经典并力图赋予紫砂新的生命,具有鲜明的个性与地域文化特征。其技法受其恩师鲍志强的影响,源于对生活中自然界山石树木纹理的深刻理解及对书法艺术线条表现意义的心摹手追。他推崇石涛“线乃万法之根本”的观点,认为“线条”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条了不起的“命脉”,并为完善自己个性化艺术语言而锲而不舍地努力着。
原矿底槽清 子冶石瓢 厉上清制
人们总说,厉上清的作品充满禅味。而厉老师说:“‘禅’,当不住相,不拘形,无实无虚。”确实,分解“禅”字是“示”与“单”的结合体,可意为“是一不是二”。但“禅意”对紫砂艺术创作的本身而言,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所谓创作中的禅意的表现,更应是一种对境时的名相实理,宗旨在于启迪众生明了真实。作为一名艺人只需尊重客观即示禅意之谛。禅意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想必也正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丢失传统中的禅意,就如哪一天我们把干净的空气弄得污浊,那如果得到干净得空气也将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事情。
缘起缘灭,随来随过。厉上清老师对艺术的理解是很纯粹的,他认为禅法就是禅法,活法就是活法。不要刻意去分别或融合。若非得把禅法与活法融到一体,那对于厉上清老师而言,他始终尊重自己的作品,也感恩、礼敬收藏家给了他养活自己及家人的资本,再将这些元素融入作品中去。而这或许就是最好融入。
(专业客服24小时在线,期待你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