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清,1958年7月出生于江苏宜兴陶艺世家,因自幼喜好美术,故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紫砂陶装饰的道路,刻苦攻读,积极探索,从1985年开始至今研究紫砂泥绘装饰,终取得一席之地,技艺日臻成熟,擅长泥绘、彩绘、墨绘、缕刻雕琢等多种技艺,画技超群,将书画和自然的美表现在壶体上,构图意境深远,文化底蕴浓厚。装饰的陶艺作品气质高雅可为装饰一绝。在古典人物肖像装饰艺品上更具有独特技法,为中国陶瓷艺术装饰设计和创新发展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得到了邱玉林、鲍志强、夏俊伟、汤鸣皋等研高工艺美术师们的赞赏。其设计创作的各种陶艺精品屡屡获奖,深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自2000年以来,张志清先生创立了“闲云草庐”泥绘工作室以来,培养了众多学生,张志清先生一派的泥绘风格也得以传播,深得世人喜爱,而他本人的作品更是达到当代紫砂泥绘作品顶峰,当代皆传张志清先生为“中国紫砂泥绘第一人”。
/结缘泥绘/
1981年,张志清老师在收古董的时候,发现一把老茶壶上装饰着泥绘,那是一种单色泥绘,泥绘的功力也不是很深。但是他感觉很新鲜,觉得这种装饰很特别,很漂亮,就想自己也去做一做。
他想去做,因为他有这个优势。在单位工作时,他曾向老师傅学习釉水技艺,对釉水比较了解,上釉技术相当好,做出来的作品很惊艳,所以很受领导看重,负责产品的上釉和装饰。这为他后来对泥绘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张志清老师出生在宜兴,祖祖辈辈都搞陶瓷,这让他很了解泥性,知道什么样的泥,烧出来是什么样的颜色。自己初中开始学习美术,这为他用泥料画画打下很好的基础,这两个条件为他后来成为“泥绘第一人”埋下伏笔。
茄瓜壶
/成就效果/
1996年,张志清老师用丰富的经历和经验开始在泥绘上寻求创新,改变了原始壶的装饰方法,和泥料的处理。
1、厚度上
古代的泥绘薄,表面薄薄一层,还基本是平面。
创新后的泥绘很厚,以堆叠的方式,使画面呈现高低错落的立体视觉效果。
2、风格上
古代的泥绘以虚构为主,比较拘束。
创新后的泥绘以写实为主,山水、人物、动物都可以作为泥绘的素材。并将工笔、抽象、水墨都融入其中,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中,山水取材自然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动物是写真的形式画的;人物是根据表情与思想来画的,从悲与欢来表现男女老少的不同形态。
3、色彩上
古代的泥绘常用的色彩较为单一,当时的炼泥技术达不到要求,仅仅只有三四种颜色。
创新泥绘色彩可以有上千种、上万种。炼泥技术的提高,可以让五色土变成任何一种颜色。
红玉壶
/泥绘第一人/
泥绘这条路一开始便停不下来了,直至倾尽十三年光阴。1987年至2000年,他一直在探索学习现代泥绘的路上。此路,他与世间一切入眼的美景为伴,并不觉得孤独,就这样一个人,一步步,竟踏出一条艺术大道,何等英勇?
如今知道张老泥绘的人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商人,拜师学艺的少年,以及远在世界各地的泥绘爱好者。他带领他们在宜兴的小镇上齐步向前,用极致写实,又极致复杂的泥巴绘画,为这世间所有的美好作填充,这便是艺术之大爱。
大汉方
/获奖经历/
2003年10月3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中,作品“畅向宇宙”壶荣获中陶方园杯银奖2004年6月获宜兴陶艺装饰展评二等奖。
2006年5月,创作《日月同欢壶》获中国大连国际茶博会暨海峡两岸茶交流会茶壶比赛金奖。
2006年8月创作“月色乡情”、“砖方景观”壶获江苏省陶瓷实训基地全手工制壶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2007年8月创作“方蕴灵秀”获江苏省陶瓷实训基地全手工制壶技能大赛一等奖。
2007年,“竹韵秋色”壶在首届长春中华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中获得金奖。
“高橄榄”壶在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铜奖。
2009年11月作品“盛道壶”获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2010年10月《五虎井栏壶》获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11年5月,作品《国色天香》荣获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1年,2012年《荷塘同欢》《井栏泥绘通卷山水壶》作品获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国(国家级) 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新艺术金奖。
2015年10月《时来运转 般若波罗密心经hu3》在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菱花筋囊
有人说张志清老师的泥绘像油画,也有人说张志清老师的泥绘像中国画,世人对他泥绘的称赞,更加肯定了他“泥绘第一人”的称号。
他爱他的泥巴,他也爱玩中取乐的生活,总有朋友称他为“老顽童”。自然,老先生内心开阔明朗,无畏功名利禄,纯良率真的性格,能装得下这泥巴堆砌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可想他早已心怀万物,无问西东。
十年苦研
复古创新
(专业客服24小时在线,期待你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