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沈寅华,中国紫砂优秀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
1962年生于宜兴紫砂村。启蒙老师为老艺人邵盘洪。少年沈寅华去邵家玩耍时偶然看到邵老制作花货的过程,立即被吸引,遂开始学习花货。198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三厂从事紫砂设计与制作,师从吴培林,为吴培林开山大弟子,又受同事顾道荣、王三大悉心教导。1991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造型设计系深造。作品先后被故宫博物院、中南海紫光阁、南京博物院、香港皇家博物院等机构永久收藏,多次见于台湾《壶中天地》《茶与壶》《中国典藏》等杂志,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展出并获多项国家级大奖。
名师引路
出生在紫砂村的沈寅华,一直从事会计工作,偶然去姐姐家拜访, 看见姐夫的父亲邵盘洪老先生在制作紫砂壶,深受吸引。兴趣使然,沈寅华成了姐姐家的常客,每次看到邵老制做花货,他都有种想做壶的冲动。后来,沈寅华听从邵盘洪老先生的劝诫,决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毅然地放弃了稳定的会计工作,决心投身紫砂行业,立志要在紫砂界闯出一点名堂。
1985年沈寅华进入宜兴紫砂工艺三厂,从事紫砂设计与制作。在紫砂三厂,他成为吴培林的开山大弟子,又受同事顾道荣、王三大等悉心教导。在多位名师的指导下,沈寅华并没有和师傅创作一种类型的壶,而是选择了和师傅完全相反的路,沈寅华的作品继承传统、追求创新、制作精湛、施艺严谨,很快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风格出众
艺术是相通的,只不过形式不同,唱歌用声音表达,木雕用木头表达,而沈寅华用泥巴表达。他的壶继承了传统,又不囿于传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同龄艺人中一马当先,十分出众。他的作品以古朴为主,以秀气见长,以圆润出众,以霸气著称;壶把和壶身融会贯通,以钮为桥梁,如行云流水的线条呈现出一种柔中带刚的爽利感,给人以丰腴的贵妃美人感觉,骨与肉的亭匀感更加均衡,造型的转换处处体现了长期实践的积蓄,在紫砂上千锤百炼,而且在泥色的衬托下呈悠然、典雅之美,精美绝伦。
沈寅华在和吴培林老师学习的时候,很快认识到自己理论知识薄弱带来的设计困扰,便心生出进修深造的愿望。1991年沈寅华如愿以偿地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造型设计系深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习增长了他的见识,拓宽了他的眼界,理论的充实,让他能够将更多的新鲜的、前卫的理念应用到制壶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他如虎添翼,时常做出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赞扬声不绝于耳。
部分作品欣赏
壶名:印包壶
泥料:原矿紫泥
落款:沈寅华
容量:420cc
壶名:汉棠石瓢
泥料:原矿紫泥
落款:沈寅华
容量:300cc
壶名:小润玉
泥料:原矿清水泥
落款:沈寅华
容量:200cc
沈寅华认为只能制作不能设计叫匠人,既能设计又能制作叫做艺人。一个艺人能够赋予作品生命力,这样的作品能够广销世界,吸引大众。无论是做壶还是品壶,沈寅华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沈寅华的生活长年被紫砂陶的高雅艺术熏陶,又有恩师言传身教,练就了他精湛、娴熟而全面的手工制壶技艺,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发展方向。
(专业客服24小时在线,期待你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