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寅仙
(1943-2018)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943年6月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56年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吴云根、朱可心等著名老艺人。六十多年来,酷爱紫砂艺术,勤奋研习,探求创新,不仅对紫砂“塑器”(花货)艺术有较深的研究,而且对简练的几何形体也有一定的追求和研究,技术全面,兼容各派技艺。善长将自然界的生物形态融入壶艺之中,施艺严谨,手法独特,共设计创作300多件(套)紫砂艺术品,种类有壶、茶具、咖啡具、酒具、花盆、瓶、文房四宝、陈设品等。作品造型各异,格调高雅,具有浓厚的东方艺术文化特色。其中4件(套)被故宫博物院收藏,3件被北京紫光阁收藏,还有8件(套)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国礼。许多作品在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法国、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葡萄牙及我国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展览。
曲终人未散 ——深切缅怀汪寅仙大师
时节如流,转眼汪大师已离开我们一年了。老天无情地跟我们开了个玩笑,在得知病情后的短短数月,这位慈祥可亲的老人便匆匆而别。砂壶失色,寒梅尽谢。现在每每想来,依旧让人扼腕痛惜,难以释怀。
汪寅仙大师作为一代紫砂花器巨匠,为紫砂事业呕心沥血、奉献终身,为紫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于业内外都是有口皆碑的。在我心目中,她不仅是一个制壶艺人、一位紫砂大师,更是一个毕力躬行的紫砂文化推广者。她的离世,是我们紫砂行业的巨大损失。
汪寅仙14岁进厂学艺,先后拜学多师。
吴云根、裴石民、朱可心、蒋蓉,可以说都是她的老师。她对师父辈老艺人敬重有加,之后的追忆先师活动中,她十分真诚,且全身心投入,后人们为几位师父出作品集,她都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搜集资料,提供作品,出力出钱,亲力亲为。
她始终告诫后人,宜兴紫砂有今天,先辈们的付出不能忘记。我们不仅要传承他们的技艺,更要秉承他们的艺德,一代接力一代,把宜兴紫砂事业做得越来越好。
宜兴紫砂艺术研讨会”并现场发言
可心紫砂艺术专题研讨会”
2017年10月的第九届中国陶艺节开幕前,汪老师已感觉身体不适,但她照样坚持参加,热情接待国内外嘉宾,出席一些陶艺文化活动。陶艺节一结束,她的身体明显消瘦,原本以为肠胃不适,稍加休息,用点药物就可恢复,谁料想情况远未那么乐观,最终酿成不可逆转而永远离开了我们。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紫砂艺术的优秀传承人,紫砂技艺的一代佼佼者。她的努力,勤奋,宽厚,质朴得到了人民的赞誉;宜兴紫砂史,记载了她坚实的步履和荣誉:
名镇陶都抟紫砂,“金花”首枝属奇葩。
学艺少年人称道,转学多师自成家。
不随沧桑变宗旨,唯愿艺德放光华。
手上塑器大匠艺,心驻松柏品自佳。
(专业客服24小时在线,期待你的咨询)